未来民宿设计的挑战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民宿,大家都想参与民宿。主要是听说了很多成功的案例,成功是指很多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年到一年半,这里面也有传说的成分)就回收成本。因此,建设民宿正如火如荼在神州大地各个有漂亮自然景观的地方拔地而起。出现了许多很有趣味的设计民宿,大大的提高了民宿的设计品质,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提高了民宿的入门槛,对消费者是好事。同时,大家都重视当地的风土人情(无论实体完成的程度如何),提升了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让城市人得到一个回归大自然的载体,有利于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以现在的发展势头,民宿的蜜月期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不久的将来,主要的民宿热点将出现竞争。利益导向型也好,情怀型也好,大家都趁热打铁,一个接着一个在建设。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标准化是必然的,小编指的是硬件标准如卫生条件,软装家具等。并不太担心未来的民宿会出现同质化的问题,因为,情怀型的民宿投资者,虽然不占多数,但至少在外观效果上,是多数民宿投资者(利益导向型或者情怀型)想企及的范例,因此,民宿在设计主题上将延续现在的趋势,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产品。 当大部分的民宿都在硬件与主题上达到了同一个平台高度,由于投资额度的限制,无法在硬件投资上拉开距离以产生差异化来吸引旅客,它必然会在软件上去找突破点。在快速的发展后,民宿产品的进程必然放缓,将会有时间去思考民宿的根本。

民宿是“人对人,而非人对系统的产品。”“80~90后追求的新奢华是真实、沉浸式的体验,喜欢收集记忆。” 
因此,重点将是“主人文化”。在一个小小的民宿里,店长是主角,他的助理们是配角。我们所听所闻的国外民宿体验回忆,触动我们心灵的是店长跟老板娘(一般就是民宿的业主)如何接待旅客,如何分享当地的风土人情,分享自己的人生起伏、遭遇及经验,由店主自己当司机、导游,亲自下厨等等。这是实实在在的体验,给旅客留下动人、感人的记忆。这,是未来民宿需要提供的“人对人”的体验。这,将是未来民宿的差异化。
自己正在经历民宿的发展,现在势头强劲,但也比较担忧,一个时期的火反而不是太好的事情,现在大家都在尝鲜,名宿(我之所以用到“名”,民:普通 随意 大众化。名:「山川大 乃有名」 宿应该是有名誉 有故事 是引领式的生活方式)觉得尝鲜、猎奇感过去之后,大部分客源还会回到星级酒店的怀抱,可以存下来的具有舒适度,达到星级标准及服务,有故事、有主人文化,每次有回家的感觉,就是一个拥有生活品味及方式的主人,让朋友来自己家里做客的感觉.” 《無舍》合伙人,席行千 ” 那么,在一个新建的民宿,在其所在地,去哪里找一个有情怀的当地人来当店长,来提供“人对人”的体验?老实说,这很难,也不实在。但在建设民宿前,理想状态应该是要先物色好店长,让他参与到他/她自己店的设计。他/她应该是一个热爱民宿所在地的人,一个喜爱大自然的人,一个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一个喜欢交朋友的人,一个会享受生活的人,一个热衷于为人服务的人。按照他的思路给他一个载体,一个舞台,让他有个地方,真挚的去发挥自己。这里可能会有“戏和演员”跟“真人真事”的矛盾,但是人生如戏,演的好、演的出色,又何尝不是一种体验呢!戏也好,假戏真做也好,真人真事也好,散发的只要是一种有附加值的正能量,一个民宿的可持续性就会很高。店长可以是喜欢写作的,写诗的,画画的,雕塑的,玩音乐的,自然科学的,修行的,虔诚于各式宗教信仰的,哲学的等等。民宿设计中可以结合他们的喜好,提供一个角落,一个空间,一个环境让他们在工作跟闲暇时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有主人文化的民宿 + 主题设计的民宿,其变化是无穷的。这就是笔者认为民宿不会同质化的论述。 

最后,一个有情怀的设计产品是必须用心去主导的,而不是利益。用心了,利益自然跟着来。设计民宿需要有真、善、美的信仰,需要有打造一件作品的价值观。创作的过程应该是酸甜苦辣都有的,但是整个设计过程应该是在享受。创作的是一个小众的精品,有个性,有品味,有品质。建造的过程最好店长跟助理能参与,参与的体验将烙下记忆,未来店长能与他的旅客朋友分享该构筑物的“成长”过程,整个参观“作品”的过程就会超越一个保洁工人的介绍(既是这里是什么功能,那里是什么功能)。建造需要匠心,虽然不可能做到所有的细节,都赋予故事,但有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场景,匠心打造的舞台,真挚热情的演员。